近年来,溧水区石湫街道坚持民族工作共建合力,与驻地高校携手整合优势资源,围绕基地共建、活动共联、服务共享等方面,激活民族工作新引擎,为民族团结进步、服务中心大局工作赋能,在地方高质量发展、学校高水平建设结合过程中展现统战新作为。
凝心聚力,让“强根基”筑牢团结奋进基础
始终把凝聚思想政治共识摆在首位,培根固本、贯彻始终。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,组织开展10余场学习教育、宣讲宣传等校地交流活动,广泛宣传、丰富形式,做好各族群众的思想政治引领工作。辖区内14个村社分别打造“青春石湫”“银杏上方”等多个理论实践教育品牌,联络高校师生走进“红石榴文化沙龙”“民族理论小站”“乡村振兴小院课堂”等特色宣讲项目,在交流中边学边悟、凝聚共识,汇聚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。各村社每季度与高校开展联学共建活动,将党的创新理论、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传递到基层,为培养新时代高校复合人才贡献统战智慧力量。
搭建平台,让“石榴情”引领各族青年成长
搭建桥梁纽带,推动大学生和村社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、欣赏包容、学习帮助,像“石榴籽”一样紧紧抱在一起。邀请高校讲师走进社区、中小学校,为各族干部群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。联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,打造“同心·传承”教育实践基地,开发“戏曲密码”研学课程,将昆曲水袖技法通过力学原理进行阐释,让传统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。去年以来,组织500余名各族中小学生走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开展现场教学,邀请驻地高校300余名各族大学生走进村社红色教育基地、村史纪念馆参观学习,一场场活动有效激发了辖区各族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情,让他们在“文化浸润”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。
服务社会,让“同心圆”赋能基层社会治理
与高校共建“红石榴议政平台”,引导各族群众围绕乡村振兴、民生保障等议题建言献策,开展产教融合、创新创业等主题交流活动,收集意见建议60余条。联合高校组建“志在石湫”红石榴志愿服务队,开展科技推广、医疗下乡等服务,惠及群众超2000人次。依托“红石榴家园”阵地开办“爱心暑托班”,为数百个家庭解决假期托育难题。此外,校地合作还助力弘扬和传承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通过开展“石湫有好戏——非遗进校园”专场活动,众多戏曲名家、非遗匠人走进高校,为师生奉上“精神文化大餐”,激发各族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与认同。